近期,美日英小动作不断,随着 “威尔士亲王”号抵达亚太,他们凑齐了4艘航母接近 第一岛链,明摆着是要冲中国秀肌肉,美国防长却泼冷水: 在中国家门口航母根本没生存可能 。为什么会这么说? 2025年8月5日清晨,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雷达屏幕上,一个熟悉的身影再次穿过宫古海峡。中国海军798号电子侦察船顶着四个球形雷达罩,如入无人之境般驶向西太平洋。 就在24小时前,美国“华盛顿”号航母战斗群刚刚经过同一水道,身后紧跟着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和日本“加贺”号准航母。 四艘航母齐聚宫古海峡两侧,摆出了四十年来西太平洋最庞大的海上作战编队。
四国联军 8月, 美国海军“华盛顿”号核动力航母 率领着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组成战斗群,11万吨的庞然大物搭载着最先进的 F-35C隐身战机 ,成为演习的绝对核心。 距其不远, 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 的6万吨舰体在浪涛中起伏,尽管屡次传出动力系统故障,仍努力展示着昔日海上霸主余威。 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“加贺”号 ,这艘由“直升机护卫舰”改头换面而来的轻型航母,首次以 搭载F-35B战机的正规航母姿态 出现在多国演习中。 军演的阵容堪称豪华, 美国“美利坚”号两栖攻击舰临时客串“闪电航母” ,携带13架F-35B加入战斗序列。澳大利亚“布里斯班”号驱逐舰、西班牙及挪威护卫舰等13艘主战舰艇也加入其中。
8月4日至12日,六国海军在琉球群岛至台湾岛以东的广阔海域摆开阵势,演练课目直指反潜作战、跨甲板航空作业和防空反导等高端战术。 四艘“航母”组成的海上阵列,表面上足以形成1500公里半径的 控制圈 。 然而细看实力,却露了馅: 日本“加贺”号虽完成航母化改造,订购的42架F-35B仅到货数架,舰载航空兵近乎“光杆司令”;英国航母缺乏独立预警能力;美国“美利坚”号本质仍是两栖攻击舰,持续作战能力远逊核动力航母。 这场声势浩大的扑克局,底牌远不如表面光鲜。
海上“街溜子”与双航母的无声回应 当美日英航母舰载机在甲板上密集排列时,中国海军798号电子侦察船正像沉默的旁观者,在演习区域外缘游弋。 这艘被军迷戏称为“海上街溜子”的815A型电子侦察船,装备覆盖高频到超高频的 全频谱信号接收系统 ,三个球形天线罩如同敏锐的电子触角,将700公里内的电磁信号尽收囊中。 2022年澳大利亚“护身军刀”军演期间,同型舰“天王星”号曾抵近侦察两周。 2017年美军阿拉斯加反导试验,815A型更曾进入50海里监控圈。
但这次798号并非单枪匹马,一艘052D驱逐舰和一艘054A护卫舰组成护航编队,如影随形般进入西太平洋,形成 移动监视网络 。 就在四航母耀武扬威之际,黄海南部海域响起实弹射击的轰鸣。中国海事局宣布8月5日至18日每天进行海上实弹试验,时间与六国军演高度重叠。 而在西太平洋深处,另一支力量正默默巡航,山东舰与辽宁舰组成的双航母编队刚结束6月的远洋训练,创下单日 90架次舰载机起降记录 ,9天总起降570架次达到美军实战标准80%,5艘055大驱领衔的护航编队总吨位超25万吨。 解放军东部战区“联合剑-2025”军演中,“航母杀手”导弹与天基侦察系统实时联动,多域一体作战体系锋芒毕露。 当美军F-35B从“威尔士亲王”号甲板腾空时,中国歼-15T战机正从山东舰滑跃起飞,机翼下挂着实弹。两者最近时仅隔着一道海平线。
20分钟定生死 2025年7月底,美国防部长海格赛斯在国会听证会上抛出一个令人震惊的论断:“ 解放军击沉美军航母只需20分钟 。” 根据他的描述,高超音速导弹从陆地、舰艇或战机发射,以超过5倍音速扑向目标,传统反导系统形同虚设。 这并非危言耸听,解放军反舰导弹谱系已形成世界最全体系:东风-21D射程1500公里,东风-26B延伸至4000公里,鹰击-21实现海基机动发射。 最新测试数据显示,其 精度高达96% ,多弹头分导与末端机动变轨能力让拦截概率降至冰点。
宫古海峡宽度不足200公里,四艘航母恰在射程覆盖的核心区域。 二战时期航母可凭借大洋隐蔽,如今在天基卫星、高空无人机与超视距雷达编织的“天眼”网络下,十万吨巨舰无处遁形。 2025年8月,兰德公司报告直言: 进入中国沿岸2000公里内的航母“几乎必定被锁定” 。 一旦坐标曝光,等待它们的将是多方向、多波次饱和攻击。 当不明无人机逼近辽宁舰编队180公里空域时,相控阵雷达瞬间捕捉信号,歼-15挂载霹雳导弹紧急升空。从发现到完成战术压制——全程仅 33秒 。 这种效率背后,是“侦-控-打-评”作战链路的成熟,目标锁定到武器响应时间比五年前缩短40%。
双航母的逆袭之路 时间倒回2025年6月,山东舰穿越巴士海峡,辽宁舰突破宫古水道,两艘航母如巨钳般出现在硫磺岛东西两侧。 这是中国双航母编队 首次对关岛形成夹击态势 ,最近距离美军基地仅600公里。 辽宁舰单日起降90架次创纪录,山东舰突破夜间起降瓶颈。歼-15T战机挂着实弹驱离日本P-3C侦察机,最近时距敌机仅45米;高空无人机刚露头就被雷达锁死在导弹射程内。 9天演练中,舰载机总起降570架次,达到美军实战标准80%,标志着中国航母真正拥有可持续的远洋打击能力。
从2012年辽宁舰入列,到2024年福建舰海试,中国用13年走完他国30年的航母之路。 辽宁舰全换装弹射优化型歼-15T。山东舰混编新旧战机;福建舰电磁弹射器故障率仅为美国福特级的 五分之一 。 未来三航母战斗群将搭载歼-35隐身战机、歼-15D电子战机、空警-600预警机,形成全球独有的舰载机体系。 美日构建的第一岛链正悄然崩塌,日本防卫省无奈承认“中国训练水平接近美军”,美媒则直言“ 第一岛链已实质不存在 ”。
当山东舰编队4月现身台岛以东演练对海打击时,国防部声明掷地有声:“几件美制武器无法阻挡中国统一大势。” 航母不再是一切 四艘航母演习想定中,它们试图复制二战以来的经典战术:封锁海峡-伏击舰队-夺取制海权。 但现代海战的游戏规则,已被科技重构,解放军电子对抗部队亮出新王牌。 2025年5月公开的“ 电子干扰-6型 ”无人机集群,能对舰队实施大范围信号遮断。 当英美日航母依赖“宙斯盾”系统与E-2D预警机编织防空网时,卫星-无人机-岸基雷达的三维侦察体系已将其纳入实时监控。
宫古海峡演习场成为绝佳试验田,六国舰队每个机动都被记录,每段通信均可能被截收。 面对798号侦察船抵近,日本强调“未进入领海”却外交抗议。 美国社交媒体冒出“航母最安全”的自我安慰;英国航母打击群更显尴尬,挪威护卫舰的宙斯盾系统因软件未激活沦为摆设,45型驱逐舰独木难支。 西太平洋的力量天平正在倾斜,四艘航母看似威风凛凛,实则被困在“发现即摧毁”的现代战争悖论中。 而辽宁舰33秒反制无人机的案例,揭示出另一种可能: 未来海权属于构建“侦控打评”闭环的体系 。 解放军用行动昭示:航母仍是利器,但已非主宰。
查询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